我见过太多专注的人,但能同时保持一份松弛感的人寥寥无几。这里不得不政治不正确一下——这寥寥无几的人里,来自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的尤为稀缺。(点击标题阅读)
中文写作
How to love birds?
狐狸对小王子说:对我而言,你只是一个小男孩,和成千上万的小男孩完全一样。我并不需要你,你也不需要我。对你而言,我只是一只狐狸,和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两样。(点击标题阅读)
职场打工人生存手册
有职场的地方就有政治,有政治的地方就需要生存手册。 有些人活着,但老板当他已经死了。有些人死了,老板依旧每天在线call他一遍。(点击标题阅读)
香港随笔
世上有两种浑浑噩噩,一种是不知进取的浑浑噩噩,另外一种是忙忙碌碌看似努力的浑浑噩噩。前一种浑噩,大多数人对其颇为警醒,总会奋力挣扎出来,所谓一时的浑噩。然而后一种浑噩,披着上进的外套,陷入其中的人不知不觉一辈子就过去了,所谓一世的浑噩。(点击标题阅读)
俯冲的鸟
今天是我来到香港的第6天,也是在酒店隔离的第6天。每天下午3点多的时候,会有一只鸟飞到我窗户对面的楼顶,然后,俯冲下去。(点击标题阅读)
Understand Myself
如果一个人持续不断地窥探自己的内心,他最终看到的是什么?他看到的,从来都不是自己的初心,而是被自我窥探的失落和痛苦polish过的内心。结果被观察所影响,这大约算心理学上的观察者效应。(点击标题阅读)
ppt博物馆
眼前是一栋巨大的纯白无窗建筑,我一眼就注意到了该建筑的尺寸符合16:9,接着映入眼帘的是“PPT博物馆”的标牌,使用了非常眼熟的Arial和微软雅黑字体。(点击标题阅读)
你的一生
我是你人生的旁观者,而且旁边得并不仔细。(点击标题阅读)
Educated vs. Civilized
世界上有两种好书,一种是叫你看完之后再无写作的欲望,比如托尔斯泰和马尔克斯的小说,另一种是让你合上书之后非常想写点什么,比如陈丹青的《张岪与木心》。(点击标题阅读)
废土长安
所有人都向往长安,可是没有人向往西安。废土之上,西安慵懒而暴躁,废土之下,长安如梦幻泡影。(点击标题阅读)
和而不同
昨晚看了《社交网络》,电影的节奏感一流,叙事真的非常不错。虽然大卫芬奇声名远扬,但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直都对他不怎么感冒。看到电影中的Mark穿着帽衫和大裤衩穿越哈佛校园的时候,在人声鼎沸的酒吧里和朋友厮混的时候,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今年以来第一次思念美国。(点击标题阅读)
闲人说
工作很忙,心很闲。脑子很忙,手很闲。(点击标题阅读)
炮灰的自我修养
“时代的一粒灰,落在个人头上,就是一座山。”So cliché, and so true。(点击标题阅读)
1Q84: 才没有什么平行世界
最近读完了1Q84第一部和第二部。阅读体验从愉悦到痛苦,从开头的引人入胜到最后的想努力挣脱。这是我看过村上春树的第二本书,第一本是《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》,我很喜欢他的文风,于是又找来他的1Q84看。这两本书的风格实在是天差地别,不过还是能感受到村上笔下那个很有风情的日本社会。(点击标题阅读)
我的2019年小结
距离2020年只剩一周多一点了。我决定写个2019年的年终总结。人年纪大了,就容易不真诚,不仅是对别人不真诚,更可怕的是对自己也不真诚。这篇小结我一定要尽量真诚,以此纪念我颇为跌宕起伏的2019。
纽约爱情故事
写于2016年初的一篇短篇小说。这一年,好像发生了很多事,但如果不提起的话,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。(点击标题阅读)
关于这个美好的纽约
美好的不是生活,而是纽约。当我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,生活是这样的。我每天早上七点半从床上爬起来,在自己不足15平方米的终日不见阳光的小屋子里匆匆吃完牛奶泡麦片的早餐,然后赶到实验室很努力地看paper做实验,然后被老板指责为什么不读那个为什么不会这个,为什么没有想到那个为什么不尝试这个。(点击标题阅读)
散步
那个时候每次晚饭后都要和父母去山上散步。我总是非常的不情愿,每次都是同一条路,先是沿着大路缓坡走上两千米,路边是两米高的松树,间隔栽着稀稀拉拉的杏树桃树,偶尔路边也有些白色或紫色的小花,有时候我觉得它们在微风中摆动的样子,仿佛急切的希望路人注意到它们并不出众的那份的美丽,有时候我又觉得它们淡定无谓得好像个年过古稀的老人——只不过活了一个季度就能有这种境界,真叫人忍不住生出敬佩。爸爸一边走一边擦汗,然而他年轻的时候是能和我比赛跑上山的。爸爸要我和妈妈拉他一把,然而我们多数时候都只是在一旁揶揄。每天都是这样。每天都是同样的揶揄。这重复的日子让我厌倦。(点击标题阅读)
帅哥的心脏长右边
这一篇关于Kartagener’s syndrome的严肃科普。(点击标题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