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注和松弛

两周前从香港飞回上海,开启了为期三周的酒店隔离生活。上班、刷剧、睡觉这三件事占据了每天95%的时间。时间过得很慢,每一天都很难熬。时间过得很快,每一天都想不起来前一天干了什么。


隔离期间有在听一个叫《无人知晓》的播客,主持人叫孟岩。主题和创业投资相关,但重点还是TMT和股票投资,跟生物医药关系不大,不过不妨碍我听得津津有味。


最后一期提到两个词,令人颇有醍醐灌顶之感:专注和松弛。


说到专注,你想到什么?在考场上答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心跳都快了一拍?还是工作中赶deadline不休不眠都快昏厥过去?这些情形和松弛都没有关系,但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状态。只有专注,所以很痛苦,所以必须算出那个正确答案,所以必须让老板满意,所以必须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而且越快越好。


在绝对专注的同时怎么做到足够松弛呢?我觉得应该是对consequence有充足的、客观的预期。这件事主观来讲很重要,但客观来讲也没那么重要。这件事客观来讲很重要,但长期来讲也没那么重要。这件事长期来讲也很重要,但就算失败并不是没有补救的余地。还是要专注,但是因为足够松弛,所以痛苦会减少,不用急功近利,也有bandwidth进行发散性思维,甚至能意识到自己有权利起身离桌。


我见过太多专注的人,但能同时保持一份松弛感的人寥寥无几。这里不得不政治不正确一下——这寥寥无几的人里,来自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的尤为稀缺。往远了讲,为什么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全球第一,但原创性发现常常是来自欧美?除了科研人才底子薄,恐怕你追我赶扎堆热门课题的紧迫感也脱不了干系。往近了讲,前段时间奥运冠军谷爱凌刷屏,着实让北上广深的父母焦虑了一番,越发觉得要努力鸡娃。我只希望这些父母关注到不仅仅是她训练时的专注,还有在当今中国社会里非常稀缺的松弛感。

暂且不论专注而松弛的人是不是更容易获得成功,在我看来,能够专注而松弛地对待工作和生活,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。

YQCHEN

Mar 2022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Twitter picture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Twitter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